子宮內膜癌好發人群主要包括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長期無排卵性月經異常者、絕經延遲女性、有家族遺傳史者以及長期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療的人群。
1、肥胖人群:
體重指數超過30的女性患病風險顯著增加,脂肪組織可促進雌激素合成,持續刺激子宮內膜增生。腰臀比大于0.85的中心性肥胖者風險更高,建議通過飲食控制和有氧運動維持合理體重。
2、代謝綜合征患者:
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或胰島素抵抗的群體發病率升高3-5倍。高胰島素血癥會降低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水平,增加游離雌激素濃度。這類人群需定期監測血糖血壓,二甲雙胍等藥物可能降低風險。
3、月經異常者:
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導致的無排卵性月經,會使子宮內膜長期受單一雌激素刺激。月經周期超過35天或年經期少于8次的女性,建議進行婦科超聲和激素水平檢查。
4、絕經延遲女性:
52歲后仍未絕經者患病風險增加2倍。延長暴露于內源性雌激素的時間可能誘發癌變,這類人群應加強子宮內膜厚度監測,每年進行經陰道超聲檢查。
5、雌激素暴露者:
長期使用單一雌激素替代治療超過5年會使風險上升4-8倍。乳腺癌術后服用他莫昔芬的患者也需警惕,該藥物具有弱雌激素樣作用。建議采用雌孕激素聯合治療方案。
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如每周150分鐘快走或游泳,可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全谷物攝入,限制紅肉及加工食品。40歲以上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進行婦科檢查,異常陰道出血需及時就診。有Lynch綜合征等遺傳傾向者應進行基因檢測和早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