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未完全結束期間懷孕的可能性較低,但并非絕對不可能。懷孕風險與排卵時間、精子存活期、月經周期異常等因素相關,需結合個體情況綜合評估。
女性排卵時間存在個體差異,部分人可能在月經末期提前排卵。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內可存活2-3天,若此時發生無保護性行為,可能增加受孕概率。月經周期不規律者風險更高。
壓力、疾病或激素變化可能導致排卵提前或延后。異常子宮出血可能被誤認為月經,實際處于易孕期。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疾病患者更易出現周期紊亂。
經血可能改變陰道酸性環境,理論上影響精子存活率。但臨床觀察顯示,經期最后兩天同房仍有受孕案例報告,尤其周期短于28天者。
安全期避孕法失敗率達24%,經期仍需采取屏障避孕。短效避孕藥需嚴格按周期服用,緊急避孕藥僅作為補救措施,頻繁使用會導致內分泌失調。
受孕后7-10天可通過血HCG檢測確認,尿妊娠試紙需等待14天以上。超聲檢查在孕5周可見孕囊,過早檢查可能造成誤判。
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穩定月經周期,建議每日攝入30mg鐵元素預防經期貧血,適量有氧運動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環。經期避免盆浴和劇烈運動,出現異常出血或周期紊亂超過三個月需就醫排查器質性疾病。記錄基礎體溫和宮頸黏液變化能更準確判斷排卵期,但需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