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貧血可能對胎兒造成生長發育遲緩、早產、低出生體重等影響。主要風險包括胎盤供氧不足、胎兒營養缺乏、新生兒貧血、免疫系統發育異常及認知功能受損。
1、胎盤供氧不足:
孕婦貧血時血紅蛋白減少,血液攜氧能力下降,胎盤無法為胎兒提供充足氧氣。長期缺氧可能導致胎兒宮內窘迫,嚴重時引發腦損傷。需通過鐵劑補充改善貧血,定期監測胎心及超聲檢查。
2、胎兒營養缺乏:
鐵元素缺乏型貧血會減少母體向胎兒輸送的鐵儲備,影響胎兒肝臟和脾臟的鐵儲存。胎兒可能出現缺鐵性紅細胞生成障礙,出生后易出現貧血。建議孕婦增加紅肉、動物肝臟等富含血紅素鐵的飲食。
3、新生兒貧血:
妊娠晚期嚴重貧血會導致胎兒鐵儲備不足,出生后1-2個月內可能發生缺鐵性貧血。這類嬰兒常表現為皮膚蒼白、喂養困難,需在兒科醫生指導下進行鐵劑補充治療。
4、免疫系統異常:
孕期貧血可能干擾胎兒免疫細胞分化,增加新生兒感染風險。研究顯示貧血孕婦所產嬰兒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較低,接種疫苗后抗體產生能力可能減弱。產后應加強母乳喂養以提供免疫保護。
5、認知功能受損:
胎兒期長期缺氧會影響大腦神經元發育,可能導致學習能力下降。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孕期重度貧血母親的孩子在學齡期更易出現注意力缺陷。建議孕期定期檢測血紅蛋白,及時干預。
孕婦應保證每日攝入30毫克鐵元素,優先選擇血紅素鐵含量高的牛肉、豬血等食物,搭配維生素C促進吸收。每周食用2-3次動物肝臟,避免與鈣劑同服影響鐵吸收。適度進行散步等有氧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劇烈活動。發現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重度貧血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右旋糖酐鐵、多糖鐵復合物等補鐵藥物,并監測血清鐵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