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側腎積水的寶寶多數情況下可以順利出生,但需根據積水程度和病因進行醫學評估。胎兒腎積水在產前超聲檢查中較常見,約80%為生理性積水,出生后可自行緩解;病理性積水需出生后進一步診治。
1、生理性腎積水:
胎兒腎盂輕度擴張4-10毫米多為生理現象,與母體激素水平或胎兒膀胱充盈有關。此類情況無需干預,建議定期復查超聲監測積水變化。出生后1個月內復查,多數患兒腎盂擴張可消退。孕期需保持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避免憋尿,減少仰臥位睡眠以減輕子宮對輸尿管的壓迫。
2、病理性腎積水:
腎盂擴張超過15毫米或伴隨輸尿管擴張時,需考慮先天性尿路梗阻如輸尿管狹窄、膀胱輸尿管反流或神經源性膀胱等因素。此類患兒出生后需進行泌尿系統超聲、核素腎動態顯像等檢查,必要時進行輸尿管再植術或腎盂成形術。孕期每2-4周需復查超聲,觀察羊水量及腎臟皮質厚度,羊水過少時需警惕腎功能受損。
孕期發現腎積水應定期進行胎兒醫學聯合門診評估,避免劇烈運動或腹部受壓。出生后母乳喂養有助于增強嬰兒免疫力,6個月內每月復查泌尿系統超聲。若需手術治療,建議選擇有小兒泌尿外科資質的醫療機構,術后遵循低鹽低蛋白飲食,監測血壓及尿量。保持會陰部清潔,使用純棉尿布,記錄每日排尿次數與尿線情況,發現尿量驟減或發熱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