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毛膜癌屬于高度惡性的滋養細胞腫瘤,需通過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結果綜合判斷。典型表現為葡萄胎清宮后、流產或足月產后出現異常陰道流血,伴隨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異常升高。
一、主要診斷依據:
持續性陰道不規則出血是常見首發癥狀,尤其發生在妊娠相關事件后8周以上者需高度警惕。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測定為關鍵指標,非妊娠狀態下若數值超過正常范圍且持續上升,需考慮絨毛膜癌可能。影像學檢查中,超聲可見子宮肌層內蜂窩狀病灶,CT或MRI能發現肺部、腦部等遠處轉移灶。
二、鑒別診斷要點:
需與葡萄胎殘留、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等疾病區分。葡萄胎殘留者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緩慢但趨勢遞減;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則表現為輕度升高的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伴子宮局限性增大。組織病理學檢查是確診金標準,鏡下可見細胞滋養細胞和合體滋養細胞增生,無絨毛結構。
三、高危因素識別:
既往有完全性葡萄胎病史者發病風險增加50倍,40歲以上孕婦、ABO血型不合妊娠及多次流產史均為高危因素。出現咯血、頭痛、嘔吐等癥狀提示可能發生肺轉移或腦轉移,屬于臨床晚期表現。
定期監測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對早期發現至關重要,妊娠結束后應持續隨訪至數值正常。治療期間需保持均衡飲食,適當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轉移灶出血。心理疏導有助于緩解焦慮情緒,建議家屬共同參與照護計劃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