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精子癥通常無法自行痊愈,需要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1、生理性因素導致的少精子癥:
長期熬夜、吸煙酗酒、高溫環境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引起精子數量暫時性下降。調整作息至每日23點前入睡,避免蒸桑拿或久坐,戒煙限酒并補充富含鋅元素的食物如牡蠣、堅果,多數患者3-6個月后精液參數可逐步改善。建議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有助于促進睪丸血液循環。
2、病理性因素導致的少精子癥:
精索靜脈曲張、隱睪病史或垂體功能異常等疾病因素需醫療干預。精索靜脈曲張可能與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腹腔壓力增高等有關,通常表現為陰囊墜脹感、久站后疼痛等癥狀,顯微結扎手術可提高60%患者的精子濃度。垂體泌乳素瘤患者可能出現勃起功能障礙、視野缺損,服用溴隱亭等藥物調節激素水平后,約45%病例的精子數量能恢復至正常范圍。
日常需避免接觸雙酚A等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穿著寬松棉質內褲保持陰囊通風干燥。飲食上增加三文魚等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配合深蹲等盆底肌訓練。若12個月未改善或伴隨睪丸萎縮需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排除克氏綜合征等遺傳性疾病。配偶可同步檢測抗精子抗體,雙方共同參與治療能提升自然受孕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