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是一種持續發作超過6周的皮膚過敏反應,表現為反復出現的風團、紅斑伴瘙癢,可能由免疫異常、感染、藥物或慢性疾病等因素誘發。
1、免疫異常:機體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自身組織,導致組胺等炎癥介質釋放。減少壓力、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調節免疫功能,嚴重時需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物控制癥狀。
2、感染因素:慢性細菌感染如幽門螺桿菌、病毒性肝炎可能誘發持續性過敏反應。針對感染源采用阿莫西林、恩替卡韋等藥物治療原發病,同時配合冷敷緩解皮膚瘙癢。
3、藥物刺激:阿司匹林、青霉素等藥物可能作為過敏原長期存在體內。發現致敏藥物后應立即停用,必要時更換為對乙酰氨基酚、頭孢克肟等替代藥品。
4、慢性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病常伴發蕁麻疹。需通過甲巰咪唑、潑尼松等藥物控制基礎疾病,皮膚護理避免搔抓繼發感染。
5、物理誘因:寒冷、日光等物理刺激可導致肥大細胞持續活化。外出時做好防護措施,穿戴防曬衣物,室內保持適宜溫濕度。
日常飲食需避免海鮮、堅果等易致敏食物,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增強免疫力;規律進行瑜伽、游泳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減輕應激反應;皮膚護理建議使用溫和無香料的保濕產品,洗澡水溫不超過38℃。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喉頭水腫等緊急情況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