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可能由細菌感染、尿道損傷、免疫力下降、尿路梗阻、性傳播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生素治療、局部清潔、增強免疫、解除梗阻、規(guī)范性行為等方式治療。
1、細菌感染:尿道炎最常見的致病因素是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細菌逆行感染。保持每日飲水2000ml以上有助于沖刷尿道,輕度感染可口服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或磷霉素等抗生素。
2、尿道損傷:導尿操作、結石摩擦或性行為可能導致尿道黏膜破損。建議避免憋尿和劇烈運動,使用溫水坐浴可緩解不適,嚴重損傷需進行尿道擴張術或支架植入術。
3、免疫力下降:糖尿病、長期熬夜等會削弱局部防御功能。補充維生素C和鋅元素,保證7小時睡眠,規(guī)律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可增強體質。
4、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尿道狹窄易導致尿液滯留。超聲檢查可明確梗阻位置,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能改善排尿,必要時需行經尿道電切術。
5、性傳播疾病:淋球菌、衣原體感染占性活躍人群發(fā)病的40%。伴侶需同步治療,使用頭孢曲松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期間避免無保護性行為。
每日攝入蔓越莓汁200ml可抑制細菌黏附,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排尿后從前向后擦拭會陰部。出現(xiàn)血尿、發(fā)熱或腰背部疼痛應立即泌尿外科就診,長期反復發(fā)作需進行尿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