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裂孔的檢查項目包括眼底檢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視野檢查、眼壓測量。
1、眼底檢查:使用檢眼鏡直接觀察視網膜結構,可發現裂孔位置及范圍。散瞳后檢查能提高周邊視網膜可視度,對馬蹄形裂孔、萎縮性裂孔等具有診斷價值。該檢查無創快捷,是篩查視網膜病變的基礎手段。
2、光學相干斷層掃描:通過近紅外光對視網膜各層進行高分辨率成像,能清晰顯示裂孔深度及伴隨的視網膜脫離程度。對黃斑區裂孔診斷尤為敏感,可量化監測裂孔愈合過程。檢查過程約10分鐘,需保持眼球固定。
3、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靜脈注射熒光素鈉后拍攝視網膜血管動態圖像,能識別裂孔周圍是否存在缺血區或異常血管增生。需注意過敏體質者需皮試,檢查后可能出現暫時性皮膚黃染及尿液變色。
4、視野檢查:采用靜態或動態視野計評估視網膜對應區域的視覺敏感度。裂孔累及視神經纖維層時,可檢測到特征性視野缺損。檢查需患者高度配合,耗時約15-20分鐘/眼。
5、眼壓測量:使用非接觸式眼壓計或Goldmann壓平眼壓計監測眼內壓,排除繼發性青光眼風險。視網膜裂孔合并玻璃體牽拉時,可能出現一過性眼壓波動。檢查前需避免飲用大量液體或劇烈運動。
日常需避免劇烈運動及頭部震動,建議佩戴防護眼鏡。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A、葉黃素等視網膜營養素,每周食用深海魚2-3次。定期進行眼球轉動訓練,每小時遠眺5分鐘緩解視疲勞。出現閃光感或飛蚊癥加重應立即復診,每半年復查眼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