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患者可通過超聲波潔治、手工刮治、噴砂拋光、定期維護、專業評估等方式進行口腔清潔。種植體周圍炎可能由菌斑堆積、咬合創傷、全身疾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等癥狀。
1、超聲波潔治:種植牙表面與天然牙類似,專業超聲器械可安全清除菌斑和色素沉積。操作時需選擇種植體專用工作頭,避免金屬器械直接接觸種植體頸部,降低表面磨損風險。每年1-2次專業潔治能有效預防種植體周圍黏膜炎。
2、手工刮治:對于種植體鄰面及齦下區域,碳纖維或塑料材質的專用刮治器更適用。這類器械硬度低于鈦合金種植體,能溫和去除齦下結石而不損傷種植體表面。操作需避開種植體與基臺連接部位,防止機械性松動。
3、噴砂拋光:采用甘氨酸或碳酸氫鈉粉末的氣流拋光技術,適用于種植體穿齦部位的清潔。該方法能去除煙斑茶漬等外源性色素,同時不會改變種植體表面微結構。禁用于急性炎癥期或存在種植體周圍瘺管的病例。
4、定期維護:種植牙患者應每3-6個月接受專業檢查,包括探診深度測量和影像學評估。使用種植體專用探針檢測周袋深度,配合菌斑染色劑可視化指導患者自我清潔。維護期發現骨吸收超過2mm需及時干預。
5、專業評估:潔治前需拍攝根尖片評估骨整合情況,檢查種植體周圍角化齦寬度。存在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時,需提前控制血糖至8mmol/L以下。活動期牙周炎患者應先行基礎治療,待牙周指標穩定后再行種植體維護。
種植牙患者日常應選用軟毛牙刷及單束刷清潔種植體頸部,配合沖牙器清除食物嵌塞。避免使用含過氧化物的美白牙膏,防止種植體表面氧化。適度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攝入,促進牙齦膠原合成。建議選擇游泳等非對抗性運動,減少頜面部外傷風險。出現種植體周圍溢膿或松動時需24小時內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