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包塊可能由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盆腔炎性包塊、子宮內膜異位癥、惡性腫瘤等原因引起,需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性質后針對性處理。
1、卵巢囊腫:生理性囊腫如黃體囊腫多與激素波動有關,多數可自行消退;病理性囊腫如畸胎瘤需腹腔鏡切除。可能與排卵障礙、內分泌紊亂有關,通常表現為下腹墜脹、月經異常等癥狀。
2、子宮肌瘤:雌激素水平過高刺激肌層增生形成良性腫瘤,5cm以下且無癥狀者可觀察,增長過快需行肌瘤剔除術。可能與遺傳因素、肥胖有關,常見經量增多、尿頻等壓迫癥狀。
3、盆腔炎性包塊:輸卵管卵巢膿腫等感染灶包裹形成,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聯合多西環素抗感染,膿腫直徑>8cm時行穿刺引流。多由淋球菌、衣原體感染導致,伴隨發熱、膿性白帶。
4、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內膜周期性出血形成巧克力囊腫,疼痛明顯者可服用布洛芬緩解,生育需求者建議腹腔鏡病灶清除。與經血逆流、免疫異常相關,典型表現為進行性痛經、性交痛。
5、惡性腫瘤:卵巢癌或輸卵管癌等占位性病變,CA125升高伴腹水需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紫杉醇化療。發病與BRCA基因突變、長期排卵有關,晚期出現惡病質、腸梗阻。
日常保持外陰清潔可降低感染風險,適度有氧運動如游泳、瑜伽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飲食建議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攝入,限制高雌激素食物如蜂王漿。定期婦科檢查對40歲以上女性尤為重要,超聲聯合腫瘤標志物篩查能早期發現病變。突發劇烈腹痛或包塊短期內增大需急診排除囊腫蒂扭轉或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