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萎縮可能與維生素C缺乏、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B12缺乏、牙周炎、刷牙方式不當等因素有關,可通過補充維生素、改善口腔衛生、牙周治療等方式干預。
1、維生素C缺乏:長期維生素C攝入不足會導致膠原蛋白合成障礙,牙齦組織修復能力下降。新鮮果蔬如獼猴桃、柑橘、西蘭花可有效補充。每日建議攝入量不低于100mg,吸煙者需增加50%。
2、維生素D缺乏:影響鈣質吸收和牙槽骨代謝,可能加速牙周組織退化。每周3次15分鐘日光浴,食用鮭魚、蛋黃、強化乳制品可改善。血清25-羥維生素D應維持在30ng/ml以上。
3、維生素B12缺乏:常見于素食人群和吸收障礙患者,會導致口腔黏膜病變。動物肝臟、貝類、乳制品富含B12,嚴重缺乏時可考慮甲鈷胺、氰鈷胺等補充劑。
4、牙周炎因素:慢性炎癥會破壞牙周韌帶和牙槽骨,與菌斑堆積密切相關。定期潔治、齦下刮治可控制進展,伴牙齦出血需排查糖尿病等系統疾病。
5、機械刺激因素:橫向刷牙、過度用力會損傷牙齦邊緣。選擇軟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避免使用牙簽。牙科診所可進行牙齦按摩指導。
均衡攝入深色蔬菜、堅果、乳制品等營養素密集食物,配合每天兩次正確刷牙和使用牙線。持續牙齦退縮超過3mm、伴隨牙齒松動時,需及時進行牙周專科檢查,必要時考慮結締組織移植術或引導性組織再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