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便秘可通過飲食調整、運動促進、腹部按摩、藥物緩解、生物反饋治療等方式改善。便秘通常由膳食纖維不足、活動量減少、腸道功能退化、藥物副作用、盆底肌功能障礙等原因引起。
1、飲食調整: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能有效改善腸道蠕動,建議每日食用燕麥、紅薯、芹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同時保證1500-2000ml飲水量。適量攝入酸奶、納豆等含益生菌的發(fā)酵食品有助于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
2、運動促進:
每日進行30分鐘快走、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可增強腹肌收縮力,促進結腸蠕動。臥床老人可做抬腿、翻身等被動運動,配合順時針腹部環(huán)形按摩,每次10-15分鐘。
3、腹部按摩:
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走向進行深度按摩,配合熱敷效果更佳。按摩時采用四指并攏手法,壓力以能觸及腸管為宜,餐后1小時進行可避免胃腸不適。
4、藥物緩解:
容積性瀉藥如歐車前親水膠、滲透性瀉藥乳果糖、刺激性瀉藥比沙可啶等可短期使用。需注意避免長期依賴刺激性瀉劑,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慎用含電解質的滲透性瀉藥。
5、生物反饋治療:
針對盆底肌協(xié)調障礙型便秘,通過肛門直腸測壓訓練糾正排便時肌肉矛盾收縮。每周2-3次專業(yè)訓練配合家庭練習,持續(xù)6-8周可改善自主排便功能。
建議建立固定排便時間,晨起后飲用溫水刺激胃結腸反射。飲食中可添加亞麻籽油、火麻仁等潤腸食材,避免過量攝入濃茶、碳酸飲料等抑制腸蠕動的食物。合并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基礎疾病時需同步治療原發(fā)病,長期臥床者需每2小時變換體位預防糞塊嵌塞。若出現(xiàn)便血、體重驟降或持續(xù)腹脹需及時就醫(yī)排除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