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病毒感染可通過定期篩查、藥物干預、免疫調節、物理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控制病情,通常由性接觸傳播、皮膚黏膜破損、免疫力低下、多性伴侶、吸煙飲酒等因素引起。
1、定期篩查:
HPV陽性患者孕前需完善宮頸TCT及HPV分型檢測。高危型HPV持續感染可能誘發宮頸上皮內瘤變,建議每6個月復查陰道鏡。低危型HPV感染表現為生殖器疣,可通過醋酸白試驗確診。
2、藥物干預:
干擾素栓、保婦康栓、重組人干擾素α2b凝膠可用于抑制病毒復制。合并尖銳濕疣者可外用咪喹莫特乳膏,妊娠期禁用鬼臼毒素。藥物治療需配合陰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菌群平衡。
3、免疫調節:
補充硒元素、β-胡蘿卜素可增強淋巴細胞活性。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保持BMI<24。長期熬夜會降低NK細胞殺傷力,建議23點前入睡。
4、物理治療:
宮頸低級別病變可采用冷凍或激光消融,術后3個月禁止同房。二氧化碳激光適用于外陰疣體清除,治療間隔不少于2周。物理治療后需監測創面愈合情況。
5、手術切除:
宮頸錐切術適用于CIN2-3級患者,術后6個月評估愈合情況再備孕。廣泛子宮切除術僅用于浸潤癌病例,術后需輔助放療。手術可能導致宮頸機能不全,妊娠中期需行宮頸環扎。
HPV感染者備孕期間應每日攝入300g深色蔬菜補充葉酸,避免生冷食物預防交叉感染。同房使用避孕套可降低病毒載量,妊娠后需加強產檢排除胎兒畸形。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選擇純棉透氣內衣減少摩擦刺激。產后42天復查HPV病毒載量,母乳喂養不會造成垂直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