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腫瘤手術后可能出現短期或長期后遺癥,具體表現與腫瘤性質、手術方式及個體差異相關。常見問題包括激素水平紊亂、傷口愈合不良、感染風險等,多數可通過規范治療和護理改善。
1、激素失衡:腎上腺腫瘤常伴隨皮質醇或醛固酮異常分泌,術后可能出現暫時性激素水平波動。患者需定期監測皮質醇、腎上腺素等指標,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氫化可的松、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替代治療。伴隨癥狀包括乏力、低血壓、電解質紊亂等。
2、傷口并發癥:開放手術或腹腔鏡操作后可能發生切口感染、血腫或疝氣。保持傷口清潔干燥,術后2周內避免劇烈運動。若出現紅腫熱痛或滲液,需及時使用頭孢類抗生素干預,嚴重者需清創處理。
3、血壓波動:嗜鉻細胞瘤切除后易發生血管張力調節異常,表現為突發高血壓或低血壓。術前需充分使用酚芐明、普萘洛爾等藥物準備,術后持續心電監護48小時,逐步調整降壓藥劑量。
4、代謝紊亂:雙側腎上腺切除會導致永久性腎上腺功能減退,需終身服用氟氫可的松維持鈉鉀平衡。患者可能出現食欲減退、體重下降,需定期檢測血糖、血鈣水平,必要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5、心理適應:部分患者術后產生焦慮或抑郁情緒,尤其庫欣綜合征患者面臨體貌改變。建議參與正念訓練或認知行為療法,必要時聯合帕羅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藥物干預。
術后康復期需堅持低鹽高蛋白飲食,每日鈉攝入控制在3克以內,優先選擇魚類、雞胸肉等優質蛋白。恢復期可進行散步、太極等低強度運動,6個月內避免負重訓練。定期復查腎上腺CT、激素水平及腎功能,發現異常及時就診。長期隨訪中需關注骨質疏松、糖尿病等遠期并發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