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可通過血清甲胎蛋白檢測、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肝功能評估、腫瘤標志物分析等方式診斷。該疾病通常與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黃曲霉毒素暴露、代謝性疾病、遺傳因素等原因相關。
1、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肝癌特異性較高的腫瘤標志物,血清濃度超過400ng/ml需高度警惕。該指標需結合影像學結果綜合判斷,部分肝炎或妊娠期可能出現假陽性。動態監測甲胎蛋白水平變化有助于評估治療效果。
2、影像學檢查:超聲檢查作為初篩手段可發現肝內占位性病變。增強CT能清晰顯示腫瘤血供特征,典型表現為動脈期強化、靜脈期快速消退。磁共振成像對小于2cm的病灶檢出率更高,彌散加權成像有助于鑒別診斷。
3、病理活檢:超聲引導下肝穿刺活檢是確診金標準,可明確腫瘤組織學類型和分化程度。活檢前需評估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風險。病理報告應包含腫瘤細胞形態學特征和免疫組化結果。
4、肝功能評估:Child-Pugh分級系統綜合膽紅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等指標,判斷肝臟儲備功能。肝功能損害程度直接影響治療方案選擇,嚴重肝硬化患者可能喪失手術機會。
5、腫瘤標志物:除甲胎蛋白外,異常凝血酶原、高爾基體蛋白73等新型標志物可提高檢出率。多種標志物聯合檢測能彌補單項檢測的局限性,特別適用于甲胎蛋白陰性的肝癌病例。
肝癌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綜合判斷。確診患者應限制酒精攝入,選擇高蛋白、低脂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適度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機體狀態,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腫瘤破裂。定期隨訪監測對于早期發現復發轉移至關重要,建議每3個月復查血清標志物和影像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