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卵后通常在10-14天內會來月經。這是由于取卵手術模擬了自然排卵周期,術后黃體退化會觸發子宮內膜脫落。
1. 術后月經恢復機制:
取卵手術會刺激卵巢產生多個卵泡,術后形成的黃體在無受孕情況下自然萎縮,導致孕酮水平下降。這種激素變化與自然月經周期類似,子宮內膜因失去激素支持而剝落出血。多數患者術后兩周內可見月經來潮,但個體差異可能導致時間波動在7-21天范圍內。
2. 影響月經時間的因素:
促排卵藥物的代謝速度直接影響激素回落時間,使用長效促排方案者可能延遲至3周。子宮內膜厚度在8-12mm時更易按期脫落,過薄者需更長時間修復。術后并發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患者,因體液潴留和激素紊亂,月經可能推遲至30天以上。
3. 異常情況的識別:
超過21天未行經需排查妊娠可能,可通過血清HCG檢測確認。持續性下腹痛伴隨發熱提示盆腔感染風險,需及時進行婦科檢查和超聲監測。月經量驟減少于20ml或淋漓出血超過10天,可能存在黃體功能不足或宮腔粘連。
術后建議每日記錄基礎體溫,體溫下降0.3-0.5℃常預示月經即將來潮。保持每日攝入50g優質蛋白質如魚肉、豆制品和200g深色蔬菜,有助于內膜修復。避免劇烈運動和盆浴,選擇散步等低強度活動促進盆腔血液循環。若月經延遲超過預期時間1周,建議復查超聲評估子宮內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