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梅毒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性接觸、母嬰傳播或血液傳播途徑感染他人。
神經梅毒是梅毒螺旋體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晚期梅毒表現,其傳染性與梅毒其他分期相同。傳染源為未治療的梅毒患者,尤其是皮膚黏膜存在活動性病變時傳染性更強。神經梅毒患者雖無皮膚損害,但體液如精液、陰道分泌物中仍可能含有病原體。母嬰傳播可發生在妊娠任何階段,導致胎兒先天性梅毒。
傳播途徑與高危因素:
性接觸傳播是最主要途徑,包括陰道性交、肛交和口交。無保護性行為、多性伴侶及合并HIV感染會顯著增加傳播風險。血液傳播多見于共用注射器或輸入被污染的血液制品。醫務人員接觸患者體液時若發生職業暴露,也存在感染可能。
預防與控制措施:
堅持正確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性傳播風險。確診患者應避免性行為直至完成規范治療且血清學檢測轉陰。孕婦需在孕早期進行梅毒篩查,陽性者立即接受青霉素治療。接觸者追蹤和預防性治療對切斷傳播鏈至關重要。日常接觸如共用餐具、擁抱等不會傳播。
神經梅毒患者需定期復查腦脊液和血清學指標,治療期間保持充足睡眠與均衡營養,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促進神經修復。避免飲酒及高脂飲食,適度進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改善血液循環。密切接觸者應完成3個月內的血清學監測,出現頭痛、視力異常等癥狀需及時就醫。社會支持與心理疏導有助于減輕病恥感,提高治療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