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營養風險篩查可通過評估膳食攝入、監測體重增長、檢測生化指標、識別高危因素、制定個體化方案等方式干預。營養風險可能由妊娠劇吐、偏食挑食、消化吸收障礙、貧血、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評估膳食攝入:
通過24小時膳食回顧或食物頻率問卷量化營養素攝入,重點評估蛋白質、鐵、葉酸、鈣等關鍵營養素缺口。妊娠早期每日需增加300kcal熱量,中晚期增加450kcal,蛋白質需達70-85g/日。
2、監測體重增長:
單胎妊娠推薦總增重11.5-16kg,雙胎妊娠增重17-25kg。孕前BMI<18.5者需增重12.5-18kg,BMI>30者控制增重5-9kg。體重增長異常可能提示妊娠高血壓或胎兒生長受限。
3、檢測生化指標:
血清鐵蛋白<30μg/L提示鐵儲備不足,血紅蛋白<110g/L診斷貧血。維生素D應維持75nmol/L以上,葉酸紅細胞濃度>906nmol/L可預防神經管缺陷。
4、識別高危因素:
孕前糖尿病、多胎妊娠、青少年妊娠等高風險人群需強化監測。妊娠劇吐導致酮癥酸中毒時,可能出現尿酮體陽性、電解質紊亂等代謝異常。
5、制定個體化方案:
缺鐵性貧血建議補充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或多糖鐵復合物。妊娠期糖尿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比例在40%-50%,優先選擇低GI食物如燕麥、藜麥。
建議孕婦每日攝入500g蔬菜深色占1/2、200-400g水果、50g堅果,補充含DHA的藻油或魚類。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孕婦瑜伽等低強度活動,每周累計150分鐘。建立營養檔案定期隨訪,孕中晚期每4周復查血紅蛋白、尿常規等指標,出現持續嘔吐或體重下降超過5%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