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可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生活方式調整、中醫調理等方式治療。子宮肌瘤通常由激素水平異常、遺傳因素、干細胞突變、血管生成異常、免疫調節失衡等原因引起。
1、藥物治療:
激素類藥物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米非司酮可抑制雌激素分泌縮小肌瘤體積;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用于緩解痛經癥狀;鐵劑適用于月經過多引發的貧血患者。藥物治療需持續3-6個月評估效果。
2、手術治療:
肌瘤切除術適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術后復發率約15%;子宮切除術適合無生育需求或肌瘤惡變風險較高者。腹腔鏡手術創傷較小,開腹手術適用于巨大肌瘤病例。
3、介入治療:
子宮動脈栓塞術通過阻斷肌瘤血供使其萎縮,術后需臥床24小時觀察出血情況。聚焦超聲消融利用超聲波精準破壞肌瘤組織,適合3-8cm的肌壁間肌瘤。
4、生活方式調整:
控制紅肉及動物脂肪攝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羽衣甘藍的攝取;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如游泳、快走;保持BMI在18.5-23.9范圍,體脂率超過28%可能加重癥狀。
5、中醫調理:
桂枝茯苓丸可改善氣血瘀滯型肌瘤的經血暗紫癥狀,配合艾灸關元穴每周2次;莪術、三棱等破血消癥中藥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與抗凝藥物同服。針灸治療以三陰交、血海為主穴。
日常建議增加豆制品攝入補充植物雌激素,經期避免劇烈運動,每半年復查超聲監測肌瘤變化。快走、瑜伽等適度運動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環,痛經時可熱敷下腹部。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調節內分泌平衡,壓力管理可通過冥想、呼吸訓練實現。出現異常陰道出血或尿頻加重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