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可能由靜脈血流淤滯、血管內皮損傷、血液高凝狀態、深靜脈血栓形成、骨折創傷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凝治療、溶栓治療、手術取栓、下腔靜脈濾器植入、氧療等方式治療。
長期臥床、久坐或下肢靜脈曲張導致血液回流受阻,下肢靜脈血液淤積形成血栓。建議每小時活動下肢,穿戴彈力襪促進循環,避免超過4小時靜止不動。
外科手術、靜脈穿刺或腫瘤壓迫造成血管內膜完整性破壞,血小板聚集引發血栓。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減少血管炎癥反應。
遺傳性抗凝血酶缺乏、惡性腫瘤或口服避孕藥使血液凝固傾向增強。篩查蛋白C/S缺陷,腫瘤患者需預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避免雌激素類藥物。
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是主要病因,可能與肥胖、心力衰竭有關,表現為突發胸痛、咯血。急性期需注射依諾肝素,口服利伐沙班,監測D-二聚體水平。
骨盆骨折或嚴重軟組織損傷釋放組織因子激活凝血 cascade,脂肪栓塞常見于長骨骨折。固定患肢避免移動,嚴重者需行血栓抽吸術,聯合使用阿哌沙班。
每日保證2000ml飲水稀釋血液,進行踝泵運動促進靜脈回流,乘坐長途交通工具時穿戴醫用梯度壓力襪。突發呼吸困難伴血氧下降需立即急診處理,慢性期定期復查凝血功能,避免高脂飲食及吸煙等危險因素。肺栓塞后康復訓練以呼吸操為主,逐步增加有氧運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