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供血不足可通過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長春西汀等藥物治療,通常由動脈粥樣硬化、頸椎病、高血壓、心臟泵血功能減退、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原因引起。
阿司匹林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風險,適用于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腦供血不足。氯吡格雷可作為替代選擇,尤其對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這類藥物需長期服用,需監測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
尼莫地平選擇性擴張腦血管,改善微循環,對血管痙攣型供血不足效果顯著。常見副作用包括面部潮紅和下肢水腫,肝功能異常者需調整劑量。鹽酸氟桂利嗪適用于伴隨眩暈癥狀的患者。
長春西汀通過增加腦細胞氧利用率改善認知功能,適用于慢性腦供血不足。胞磷膽堿可促進腦細胞膜修復,聯合使用效果更佳。用藥期間需定期評估肝腎功能變化。
高血壓患者需配合氨氯地平等降壓藥,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應使用二甲雙胍控制血糖。動脈狹窄超過70%需考慮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支架植入術。
銀杏葉提取物能清除自由基改善血流變,但起效較慢需連續服用3個月。丹參酮注射液適用于急性發作期,可配合高壓氧治療。用藥期間避免與抗凝藥物聯用增加出血風險。
腦供血不足患者日常需保持低鹽低脂飲食,增加深海魚類和堅果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睡眠時建議采用10-15厘米高枕頭,避免突然轉頭動作。定期監測血壓血糖,每6個月進行頸動脈超聲復查,出現視物模糊或肢體麻木需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