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下垂可通過射頻緊膚、線雕提升、注射填充、超聲刀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皮膚松弛可能與膠原流失、重力作用、肌肉萎縮、脂肪移位、遺傳因素有關。
射頻能量刺激真皮層膠原再生,單次治療可維持6-12個月。適合輕度松弛者,需間隔1個月進行3-5次療程。治療后可能出現短暫紅腫,需加強保濕防曬。
可吸收蛋白線植入皮下形成支撐網,即刻提升效果明顯。維持時間約1-2年,需避免劇烈表情動作。可能與線材排異反應有關,通常表現為局部腫脹、輕微疼痛。
透明質酸或自體脂肪填充顴弓、太陽穴等部位,改善容積缺失型下垂。效果維持6-18個月,需避開血管密集區。注射后可能出現淤青、結節,需冰敷處理。
聚焦超聲波作用于SMAS筋膜層,刺激組織收縮再生。單次治療可維持1年以上,術后需避免高溫環境。治療時可能有刺痛感,通常與能量參數設置有關。
面部除皺術直接切除多余皮膚,效果持久達5-10年。可能與皮膚彈性差有關,通常表現為法令紋加深、下頜緣模糊。需全麻下進行,恢復期需1-3個月。
日常補充維生素C和膠原蛋白肽,堅持面部刮痧促進循環,每周3次有氧運動維持代謝水平。避免快速減肥導致脂肪流失,睡眠時保持仰臥位減少重力壓迫。每年進行1次皮膚彈性檢測,動態調整抗衰方案。術后護理需嚴格遵醫囑,避免桑拿、過度按摩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