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術后排便疼痛通常持續1-2周,具體時間因個體恢復差異而異。術后初期排便時可能出現輕微疼痛,隨著創面愈合會逐漸緩解。
1、術后疼痛緩解階段:
術后3天內排便疼痛較明顯,與手術創傷和肛門括約肌痙攣有關。此階段建議保持軟便狀態,通過口服緩瀉劑或膳食纖維補充減少排便阻力。每日溫水坐浴2-3次可緩解括約肌痙攣,每次10-15分鐘,水溫控制在40℃左右。避免久蹲用力,排便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
2、創面愈合關鍵期:
術后1周左右新生肉芽組織開始形成,此時排便疼痛程度減輕約50%。需繼續維持大便軟化,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攝入火龍果、燕麥等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若出現便血或疼痛加劇,可能提示創面裂開,需及時復查。此階段可配合紅外線理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3、完全恢復期表現:
術后2-3周多數患者排便痛感基本消失,肛管上皮完全覆蓋創面。但部分患者因瘢痕形成可能出現短暫性肛門緊繃感,持續做提肛運動有助于改善。術后1個月復查確認愈合情況,期間避免騎行、深蹲等增加肛周壓力的動作。瘢痕體質者恢復時間可能延長至4-6周。
術后飲食需長期保持清淡易消化,每日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分次食用黑木耳、奇異果等潤腸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至少3個月。建立定時排便習慣,晨起后飲用300毫升溫水刺激腸蠕動。康復期間可進行快走、瑜伽等溫和運動,每日6000-8000步為宜。術后半年內每2個月復查一次肛門指檢評估括約肌功能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