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胸腔積液指胎兒胸膜腔內異常積聚液體,可能與染色體異常、先天性感染、心血管畸形、淋巴系統發育異常或代謝性疾病等因素有關,需通過超聲監測、羊水穿刺或胎兒MRI等檢查評估。
21三體綜合征、特納綜合征等染色體疾病可導致胎兒淋巴回流障礙。典型表現為胸腔積液合并頸部透明層增厚或全身水腫,需結合無創DNA或羊水染色體核型分析確診。
巨細胞病毒、弓形蟲等病原體經胎盤感染可引發胎兒漿膜腔炎癥反應。多伴隨肝脾腫大、顱內鈣化灶,需通過母體TORCH抗體檢測及胎兒臍血PCR明確診斷。
法洛四聯癥、大動脈轉位等心臟結構異??蓪е蚂o脈回流受阻。超聲可見心包積液合并心臟結構異常,需胎兒超聲心動圖詳細評估。
先天性乳糜胸多因胸導管發育缺陷引起,積液呈乳糜狀。產前超聲顯示單側胸腔大量積液,產后需胸腔閉式引流或奧曲肽治療。
戈謝病、尼曼匹克病等溶酶體貯積癥可導致全身積液。多伴有胎兒生長受限及骨骼異常,需通過羊水酶學檢測或基因測序確診。
孕期發現胎兒胸腔積液應每2-4周復查超聲監測積液量變化,建議孕婦每日攝入60g優質蛋白質及500mg鈣,避免劇烈運動。孤立性少量積液有自然吸收可能,若孕32周后積液量持續增加或出現胎兒水腫,需考慮宮內胸腔穿刺引流或提前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