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萎縮是指視神經纖維發生退行性變性和數量減少,導致視覺信號傳導功能障礙的病理狀態。
視神經由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軸突匯集而成,萎縮時軸突髓鞘脫失、膠質增生,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可顯示視網膜神經纖維層變薄。這種結構性損傷常導致視野缺損、色覺異常等功能障礙。
原發性萎縮多與遺傳因素相關,如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繼發性萎縮常見于青光眼、視神經炎、外傷或腫瘤壓迫。缺血性因素包括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代謝性因素可見于維生素B12缺乏。
患者典型表現為進行性視力下降,可伴隨中心暗點、視野向心性縮小。色覺障礙以紅綠色覺受損顯著,嚴重者出現瞳孔對光反射遲鈍。視覺誘發電位檢查顯示潛伏期延長、波幅降低。
需結合眼底檢查視盤蒼白、視野檢查缺損模式、OCT測量神經纖維層厚度。針對病因需進行顱腦MRI排除占位病變,基因檢測篩查遺傳性病因,血清學檢查排除營養缺乏或自身免疫因素。
急性期視神經炎可采用甲潑尼龍沖擊治療,缺血性病變需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神經營養藥物如甲鈷胺、胞磷膽堿可能延緩進展,低視力康復訓練可改善生活質量。遺傳性病例可考慮基因治療臨床試驗。
日常需避免吸煙等血管危險因素,保證深綠色蔬菜和魚類攝入以補充葉黃素、DHA等營養素。適度進行有氧運動改善微循環,避免劇烈頭部運動以防靜脈回流受阻。定期眼科隨訪監測視野和OCT變化,合并青光眼者需嚴格控制眼壓。心理疏導有助于適應視覺功能損失,必要時可借助助視器維持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