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炎可能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耳道異物刺激、耳部外傷、中耳炎擴散等原因引起。
化膿性鏈球菌或肺炎鏈球菌等病原體通過咽鼓管侵入鼓室,局部炎癥反應導致鼓膜充血腫脹。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急性期可選用阿莫西林、頭孢克洛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流感病毒或腺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后,可能經咽鼓管波及鼓膜。患者常伴咽痛、鼻塞癥狀,耳部出現搏動性疼痛。建議增加維生素C攝入,必要時使用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
耳道進入棉簽纖維、昆蟲等異物時,機械摩擦易造成鼓膜表層損傷。表現為耳道瘙癢伴輕微滲液,需由醫生用耳內鏡取出異物,避免自行掏挖加重損傷。
掌擊、爆炸沖擊波等外力作用可使鼓膜穿孔,可能與氣壓驟變、直接創傷等因素有關,通常伴隨耳鳴、聽力下降癥狀。小穿孔多可自愈,大穿孔需行鼓膜修補術或鼓室成形術。
急性中耳炎未及時治療時,膿液積聚壓迫鼓膜導致繼發性炎癥,常見于兒童。特征為耳悶脹感伴發熱,需通過鼓膜穿刺引流,配合阿奇霉素等藥物治療。
保持耳道干燥清潔,游泳時使用防水耳塞,避免長時間佩戴耳機。日常飲食多攝入富含鋅的海產品、堅果,適度進行耳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出現持續耳痛、流膿或聽力障礙應及時就診耳鼻喉科,通過耳內鏡和聲導抗檢查明確鼓膜病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