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后縮可通過正畸治療、正頜手術、功能矯治器、肌功能訓練、日常姿勢調整等方式矯正。下巴后縮通常由遺傳因素、不良口腔習慣、下頜骨發育異常、牙齒排列問題、鼻咽部疾病等原因引起。
牙齒排列異常導致的下巴后縮可通過固定矯治器或隱形矯治器調整。金屬托槽、陶瓷托槽、舌側矯治器可改善牙弓形態,隱形矯治器通過數字化設計逐步推移牙齒。正畸治療需持續1-3年,適合輕中度骨性畸形伴牙列問題者。
嚴重下頜發育不足需進行矢狀劈開截骨術或頦成形術。手術將下頜骨前移并固定,配合術前術后正畸治療。正頜手術適用于成年后骨骼定型者,可能伴隨出血、神經損傷等風險,需嚴格評估咬合關系。
生長發育期兒童可使用Twin-block或Activator矯治器。這類裝置通過引導下頜前伸刺激骨改建,每天佩戴12-14小時。功能矯治需把握8-14歲黃金期,對遺傳性下頜后縮有顯著干預效果。
口周肌肉失衡者可進行彈舌訓練、抿嘴練習、下頜前伸運動。每天3組重復20次,增強頦肌力量。配合正確的吞咽方式及舌位擺放,能改善因口呼吸或異常吞咽習慣導致的后縮。
避免長期低頭玩手機,保持頸椎中立位可減輕下頜壓迫。睡眠時選擇合適枕頭高度,側臥者需防止面部受壓。鼻塞患者應及時治療鼻炎,建立正常鼻呼吸模式減少口呼吸影響。
矯正期間需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增加鈣質和維生素D攝入促進骨骼健康。游泳、羽毛球等抬頭運動有助于改善體態。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早期干預兒童替牙期異常。術后患者需遵循流質飲食,避免劇烈運動影響骨愈合。長期維持治療效果需建立正確的口腔習慣與姿勢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