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后腹股溝痛可能由泌尿系統(tǒng)感染、尿路結石、前列腺炎、肌肉拉傷、神經壓迫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感染治療、排石處理、物理療法、休息恢復、神經調節(jié)等方式緩解。
膀胱炎或尿道炎可能導致排尿后腹股溝區(qū)域放射性疼痛。致病菌如大腸桿菌感染尿路上皮時,會引發(fā)局部充血水腫,排尿時肌肉收縮加劇刺激。需進行尿常規(guī)檢查確診,常用抗生素包括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
輸尿管下段結石移動時可能卡頓在膀胱壁段,排尿后輸尿管痙攣引發(fā)牽涉痛。疼痛常呈刀割樣,可能伴隨血尿、尿頻。超聲檢查可明確結石位置,小于6mm的結石可通過多飲水、口服坦索羅辛促進排出,大于6mm需體外沖擊波碎石。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排尿后可能出現(xiàn)會陰部放射至腹股溝的隱痛。前列腺充血腫脹壓迫周圍神經,排尿時盆底肌收縮加重癥狀。直腸指檢可見前列腺壓痛,治療包括溫水坐浴、微波理療,必要時使用塞來昔布緩解疼痛。
劇烈運動后腹股溝區(qū)內收肌群拉傷,排尿時腹壓變化牽拉受損肌肉纖維。疼痛定位明確,按壓時加重,休息48小時后逐漸緩解。急性期應冰敷患處,恢復期可進行髖關節(jié)外展拉伸訓練。
腰椎間盤突出或閉孔神經受壓時,可能出現(xiàn)排尿后腹股溝區(qū)放電樣疼痛。神經根受壓導致感覺異常,排尿時體位改變加重壓迫。磁共振檢查可明確診斷,輕度病例可通過甲鈷胺營養(yǎng)神經,嚴重者需椎間孔鏡減壓手術。
每日飲水2000ml以上稀釋尿液,避免騎行等擠壓會陰部的運動。急性疼痛期間暫停深蹲、硬拉等負重訓練,選擇游泳等低沖擊運動。穿著寬松棉質內褲減少摩擦,如癥狀持續(xù)超過72小時或出現(xiàn)發(fā)熱、血尿需泌尿外科就診。飲食注意限制草酸含量高的菠菜、竹筍,適量補充柑橘類水果堿化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