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菌素試驗PPD是一種通過皮內注射純蛋白衍生物檢測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免疫學方法,主要用于結核病篩查或潛伏感染診斷。其原理為機體對結核菌素的遲發型超敏反應,局部皮膚硬結直徑≥5mm提示陽性反應。
1、試驗原理:PPD試驗基于Ⅳ型變態反應機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者體內致敏T淋巴細胞再次接觸結核菌素抗原后,釋放淋巴因子引發局部炎癥反應,表現為注射部位紅腫硬結。硬結直徑與感染概率呈正相關,但無法區分活動性結核與既往感染。
2、操作流程:標準試驗采用0.1ml含5IU結核菌素的前臂屈側皮內注射,形成6-10mm皮丘。48-72小時后測量硬結橫徑,非硬結性紅斑不計入結果。需由專業醫護人員操作,避免皮下注射影響結果判讀。
3、結果判讀:陰性反應硬結<5mm提示未感染或免疫缺陷;5-9mm為一般陽性;≥10mm強陽性提示活動性感染可能。HIV感染者、兒童等特殊人群需采用更低閾值。需結合胸片、痰檢等綜合評估。
4、臨床意義:陽性反應表明曾暴露于結核菌,但需排除卡介苗接種影響。活動性結核患者約10%出現假陰性。高危人群篩查價值顯著,如密切接觸者、醫務工作者。陰性轉陽性提示新近感染。
5、注意事項:試驗后保持注射部位干燥,避免抓撓。發熱、濕疹患者應暫緩檢測。強陽性者需進一步排查活動性結核,必要時進行預防性治療。妊娠非禁忌癥但需謹慎評估。
日常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如魚肉蛋奶,補充維生素A/C增強黏膜免疫力。規律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肺功能。接觸結核患者應佩戴口罩,居室定期通風消毒。出現持續咳嗽、低熱等癥狀應及時復查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