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月經期間不規則出血需做的檢查包括婦科檢查、超聲檢查、激素水平檢測、宮頸細胞學檢查、宮腔鏡檢查等。
1、婦科檢查:通過視診和觸診評估外陰、陰道及宮頸狀況,觀察出血來源。雙合診可判斷子宮大小、形態及附件區有無壓痛或包塊。該檢查能初步鑒別炎癥、息肉或腫瘤等器質性疾病。
2、超聲檢查:經陰道超聲可清晰顯示子宮內膜厚度、宮腔占位及卵巢結構。對于子宮內膜增生、肌瘤或卵巢囊腫等病變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多普勒超聲還能評估血流信號輔助判斷腫瘤性質。
3、激素檢測:測定促卵泡激素、黃體生成素、雌孕激素等水平,排查多囊卵巢綜合征、黃體功能不足等內分泌異常。甲狀腺功能五項檢查可排除甲亢或甲減導致的月經紊亂。
4、宮頸篩查:TCT聯合HPV檢測能發現宮頸上皮內瘤變或早期宮頸癌。醋酸白試驗和陰道鏡活檢可進一步確認宮頸病變程度,指導后續治療決策。
5、宮腔鏡檢查:直視下觀察宮腔形態及內膜病變,對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或內膜癌具有確診意義。術中可同步進行診刮或病灶切除,兼具診斷與治療功能。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出血。飲食注意補充鐵質和維生素K,推薦攝入動物肝臟、菠菜等食物。規律作息有助于內分泌調節,建議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出血持續超過1周或伴隨頭暈乏力時需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