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治療藥物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個體差異選擇,常用藥物包括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等。具體用藥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
一、抗組胺藥物:
抗組胺藥是蕁麻疹的一線治療藥物,通過阻斷組胺受體緩解瘙癢和風團癥狀。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具有較少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適合長期使用。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增加劑量才能控制癥狀,但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對于夜間癥狀加重者,可考慮聯合使用第一代抗組胺藥如撲爾敏,利用其鎮靜作用改善睡眠。
二、糖皮質激素:
對于急性重癥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患者,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甲潑尼龍可快速控制炎癥反應。這類藥物不宜長期使用,療程一般不超過一周,突然停藥可能導致癥狀反跳。使用期間需監測血壓、血糖等指標,糖尿病患者應謹慎使用。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用藥需嚴格遵循醫囑。
三、其他治療藥物:
對常規抗組胺藥效果不佳的慢性蕁麻疹患者,可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奧馬珠單抗等生物制劑。這類藥物通過調節免疫系統功能發揮作用,適用于自身免疫性蕁麻疹。使用前需評估肝腎功能,治療期間定期復查相關指標。部分頑固性病例可能需要嘗試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如孟魯司特鈉,尤其合并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可能獲益更多。
蕁麻疹患者除藥物治療外,日常需注意記錄可能誘發因素如食物、藥物、冷熱刺激等,避免搔抓皮膚導致繼發感染。穿著寬松棉質衣物,保持皮膚清潔濕潤。飲食宜清淡,限制高組胺食物如海鮮、發酵食品、辛辣刺激物的攝入。急性發作期可冷敷患處緩解瘙癢,保持環境溫度適宜。適度運動有助于調節免疫功能,但需避免劇烈運動誘發膽堿能性蕁麻疹。壓力過大可能加重癥狀,可通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心情。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出現呼吸困難、腹痛等全身反應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