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階梯化方案,多數患者通過保守治療可獲得緩解。
一、急性期緩解癥狀:
急性發作期以臥床休息為主,建議選擇硬板床并保持腰椎自然曲度。疼痛明顯時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炎癥反應,配合肌肉松弛劑減輕局部肌肉痙攣。物理治療如超短波、紅外線照射能促進血液循環,中醫針灸選取腎俞、大腸俞等穴位可疏通經絡。此階段需避免久坐、彎腰提重物等動作,佩戴腰圍提供臨時支撐但不宜長期使用。
二、恢復期功能重建:
癥狀緩解后需進行核心肌群訓練,推薦麥肯基療法中的腰部伸展運動,或游泳、平板支撐等低沖擊運動增強腰背肌力量。牽引治療可減輕椎間盤壓力,配合手法復位調整小關節錯位。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正確坐姿,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睡眠時膝關節下方墊薄枕維持腰椎生理曲度。體重超標者需控制飲食減輕腰椎負荷。
三、手術干預指征:
當出現馬尾神經受壓導致大小便功能障礙,或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伴持續性下肢放射痛時,需考慮椎間孔鏡髓核摘除術等微創手術。開放手術如椎間盤切除融合術適用于嚴重椎管狹窄病例。術后需嚴格遵循康復計劃,逐步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避免過早負重活動。
預防復發需建立長期管理意識,每日進行腰部牽拉練習如貓式伸展,工作時每40分鐘起身活動。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適量攝入深海魚類富含的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減輕炎癥。避免突然扭轉腰部動作,搬重物時應屈膝下蹲而非彎腰。寒冷季節注意腰部保暖,睡眠時選擇中等硬度床墊維持脊柱正常力線。定期復查評估椎間盤狀態,合并骨質疏松者需同步治療基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