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和尿道炎可通過增加飲水量、保持局部清潔、避免刺激性食物、服用抗生素、手術干預等方式治療。膀胱炎和尿道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衛生習慣不良、解剖結構異常等原因引起。
1、細菌感染:
大腸桿菌等病原體侵入尿路是常見誘因,可能伴隨尿頻尿急、排尿灼痛等癥狀。每日飲用2000ml以上溫水可沖刷尿道,配合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磷霉素等藥物殺菌。
2、尿路梗阻:
結石或前列腺增生導致尿液滯留易引發炎癥,可能出現下腹墜脹、血尿等癥狀。超聲碎石術或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可解除梗阻,日常需減少咖啡因攝入。
3、免疫力下降:
熬夜或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會削弱防御功能。建議保證7小時睡眠,攝入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鮮棗等食物增強抵抗力。
4、衛生習慣不良:
如廁后錯誤擦拭方向會增加感染風險。需從前向后清潔,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性交后及時排尿沖洗尿道。
5、解剖結構異常:
女性尿道較短更易發生逆行感染,可能反復發作。膀胱頸懸吊術或尿道成形術可矯正缺陷,日常練習凱格爾運動強化盆底肌。
急性單純性膀胱炎存在自愈可能,但建議出現癥狀后48小時內就醫。日常需保持每日3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有氧運動,避免久坐。飲食可增加蔓越莓汁、芹菜等利尿食物,限制辣椒酒精攝入。合并發熱或腰痛的復雜性感染必須立即接受靜脈抗生素治療,延誤可能引發腎盂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