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可通過參苓白術散、香砂養胃丸、保和丸等中成藥調理,通常由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外邪侵襲、脾胃虛弱、濕濁內阻等因素引起。
1、飲食調理:
長期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會損傷脾胃功能。日常需定時定量進食,選擇小米粥、山藥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膩。脾胃虛弱者可適量食用紅棗、生姜等溫補食材。
2、情志調節:
焦慮抑郁等情緒波動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建議通過八段錦、冥想等方式疏解壓力,保證充足睡眠。肝氣犯胃型脾胃不和可配合玫瑰花、佛手等疏肝理氣食材。
3、中成藥治療:
參苓白術散適用于脾虛濕盛型癥狀,香砂養胃丸針對胃脘脹滿效果顯著,保和丸適合食積停滯引起的消化不良。用藥需經中醫辨證,避免自行長期服用。
4、外邪防護:
寒濕邪氣侵襲易導致腹痛腹瀉。注意腹部保暖,梅雨季節可用藿香正氣水祛濕。伴隨惡心嘔吐時,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需進行碳13呼氣試驗檢測。
5、體質改善:
脾胃虛弱者多表現為面色萎黃、肢體倦怠。日常可艾灸足三里穴,配合黃芪、黨參等補氣藥材。若出現持續消瘦或黑便,需警惕消化道潰瘍等器質性疾病。
脾胃調理需飲食運動相結合,建議每日進行30分鐘快走或太極拳,避免餐后立即平臥。長期消化不良者應定期進行胃鏡檢查,慢性胃炎患者可遵醫囑服用摩羅丹等中成藥。注意觀察排便情況,出現柏油樣便或持續腹痛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