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掌瘙癢可能與足癬、濕疹、接觸性皮炎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四種疾病有關,需結合伴隨癥狀鑒別。
1、足癬:
俗稱腳氣,由紅色毛癬菌等真菌感染引起,表現為腳掌脫屑、水皰伴劇烈瘙癢,趾縫糜爛常見。真菌鏡檢可確診,治療需使用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片等抗真菌藥物,保持足部干燥可預防復發。
2、濕疹:
與過敏或皮膚屏障受損相關,腳掌出現對稱性紅斑、丘疹伴滲出傾向。慢性期皮膚增厚苔蘚化,需避免搔抓,外用氫化可的松乳膏緩解癥狀,嚴重時口服氯雷他定抗過敏。
3、接觸性皮炎:
因襪子染料或洗劑刺激導致,瘙癢區域與接觸物形狀一致,可見邊界清晰的紅斑。立即停用致敏物,冷敷緩解癥狀,必要時短期涂抹糠酸莫米松軟膏。
4、糖尿病神經病變:
長期高血糖損傷末梢神經,表現為雙足對稱性刺痛或蟻行感,夜間加重。需監測血糖并服用甲鈷胺營養神經,合并感染時需抗生素治療。
建議選擇透氣棉襪并每日更換,避免共用拖鞋等個人物品。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足部,溫水洗腳后完全擦干趾縫。瘙癢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皮膚破潰、發熱時,需盡早就醫排除嚴重感染或系統性疾病。保持適度運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限制辛辣食物攝入減少汗液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