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稀少可通過調整作息、改善飲食、頭皮護理、藥物治療、植發手術等方式治療。頭發稀少通常由遺傳因素、激素失衡、營養不良、精神壓力、毛囊炎等原因引起。
長期熬夜會擾亂內分泌系統,導致雄激素水平升高,抑制毛囊生長周期。建議每天23點前入睡,保證7-8小時深度睡眠,午間可進行20分鐘閉目養神。規律作息能穩定褪黑素分泌,促進毛乳頭細胞活性。
缺乏蛋白質、鐵元素及維生素B族會導致毛干結構脆弱。每日需攝入雞蛋、三文魚等優質蛋白,搭配菠菜、豬肝補充鐵質,堅果類食物提供生物素。地中海飲食模式有助于改善毛囊微循環。
過度燙染或使用堿性洗發水會破壞頭皮屏障。建議選擇含酮康唑的藥用洗劑,每周2-3次用指腹按摩頭皮5分鐘,水溫控制在38℃以下。避免扎過緊的發型,減少物理性牽拉脫發。
雄激素性脫發可能與5α還原酶活性過高有關,通常表現為額角后移、頭頂稀疏。米諾地爾可擴張毛囊血管,非那雄胺抑制雙氫睪酮轉化,螺內酯適用于女性激素紊亂型脫發。需持續用藥3-6個月見效。
毛囊永久壞死區域需考慮顯微移植術,FUE技術提取后枕部毛囊單位,FUT術式適用大面積移植。術后需避免劇烈運動,配合低強度激光治療促進成活率。移植毛發會在3個月后進入生長期。
日常可食用黑芝麻核桃粉補充亞油酸,每周進行3次快走或瑜伽調節皮質醇水平。使用寬齒木梳早晚梳理100次刺激血液循環,若持續每日脫發超過100根需進行毛囊鏡檢測。突然出現的斑塊狀脫發應及時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