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囊腫是否需治療取決于囊腫性質及癥狀,部分生理性囊腫可自行消退,病理性囊腫需醫療干預。
1、生理性囊腫:
排卵后形成的黃體囊腫或濾泡囊腫多屬生理性,直徑常小于5厘米,2-3個月經周期后可能自然吸收。此類囊腫通常無腹痛或僅輕微脹痛,超聲顯示囊壁薄、無分隔。建議每3個月復查超聲,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囊腫破裂。
2、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巧克力囊腫可能與經血逆流、免疫異常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痛經、性交痛。直徑超過4厘米或合并不孕時需腹腔鏡手術,藥物可選擇地諾孕素、戈舍瑞林或口服避孕藥。
3、炎癥性囊腫:
盆腔炎性疾病導致的輸卵管卵巢膿腫,多伴發熱、膿性分泌物。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聯合多西環素,膿腫直徑>8厘米時行穿刺引流或附件切除術。
4、漿液性囊腺瘤:
卵巢上皮性腫瘤常見于圍絕經期女性,CA125輕度升高,超聲可見乳頭狀突起。確診后需腹腔鏡下囊腫剔除術,術后定期監測腫瘤標志物。
5、畸胎瘤:
成熟性畸胎瘤雖多為良性,但易發生蒂扭轉引發急腹癥。影像學顯示脂肪、牙齒等成分時,建議盡早行卵巢囊腫剝除術保留生育功能。
日常避免高雌激素食物如蜂王漿,適量瑜伽鍛煉改善盆腔循環。絕經后新發囊腫或囊腫增長迅速伴CA125顯著升高需立即就診,漿液性囊腺瘤患者術后建議每年婦科檢查聯合超聲隨訪。未絕經女性生理性囊腫觀察期間可嘗試熱敷下腹部緩解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