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癥可通過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自主神經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汗腺功能評估等方式確診。多汗癥通常由遺傳因素、內分泌紊亂、神經系統異常、藥物副作用、感染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醫生通過觀察出汗部位、程度及伴隨癥狀進行初步判斷。原發性多汗癥常見于手掌、腋下或足底,繼發性多汗可能伴隨體重下降、心悸等癥狀。皮膚碘淀粉試驗可直觀顯示汗液分布范圍,體溫測量有助于鑒別感染性發熱導致的出汗異常。
血常規可排查感染或血液系統疾病,血糖檢測排除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五項篩查甲亢。電解質分析能發現低鈣血癥等代謝異常,尿兒茶酚胺測定輔助診斷嗜鉻細胞瘤。女性患者需加測性激素六項以識別更年期綜合征。
定量泌汗軸突反射試驗QSART測量節后交感神經功能,體溫調節出汗試驗評估下丘腦調控能力。皮膚交感反應SSR檢測可定位自主神經病變,心率變異性分析反映整體自主神經平衡狀態。
頭顱MRI排查下丘腦或垂體病變,胸部CT掃描發現胸交感神經鏈異常。腎上腺CT對疑似嗜鉻細胞瘤患者具有確診價值,全身PET-CT可輔助定位腫瘤性多汗病灶。
重力法汗液收集測定單位時間出汗量,蒸發儀檢測皮膚表面水分丟失率。皮膚電導測試客觀量化出汗程度,皮膚活檢可發現汗腺結構異?;蛏窠浝w維分布紊亂。
多汗癥患者日常需選擇棉質透氣衣物,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攝入。有氧運動如游泳、慢跑可改善自主神經調節,瑜伽呼吸訓練有助于緩解應激性出汗。建議記錄出汗日記,包括發作時間、誘因及伴隨癥狀,復診時攜帶既往檢查報告供醫生參考對比。環境溫度控制在22-24℃為宜,腋下多汗者可局部使用氯化鋁制劑,手足多汗推薦離子導入療法。繼發性多汗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嚴重病例可考慮胸交感神經切斷術或肉毒桿菌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