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后硬包可通過熱敷觀察、局部消毒、抗生素軟膏涂抹、穿刺引流、手術切除等方式處理。該癥狀通常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腫、淋巴結腫大、脂肪瘤、腮腺腫瘤等原因引起。
初期體積較小的硬包可能為局部炎癥反應,使用40℃左右溫毛巾每日熱敷3次,每次15分鐘。觀察3天若紅腫消退則無需特殊處理,期間避免抓撓刺激。
伴隨皮膚破損時需用碘伏溶液每日消毒2次,覆蓋無菌敷料。適用于毛囊炎早期,配合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可預防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皮脂腺囊腫合并感染時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口服頭孢克洛分散片。淋巴結炎需明確病原體后選擇阿奇霉素或利巴韋林,療程一般5-7天。
波動感明顯的膿腫需在局麻下行穿刺引流,術后放置橡皮條引流3天。該方法適用于直徑超過2cm的化膿性病灶,需聯合口服克林霉素預防復發。
持續增大的無痛性硬包需超聲檢查排除腮腺混合瘤,確診后行包塊切除術或腮腺淺葉切除術。術后病理檢查可明確脂肪瘤或神經鞘瘤等性質。
日常保持耳后清潔干燥,避免高糖飲食及辛辣刺激食物。適量增加獼猴桃、藍莓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攝入,每周進行3次有氧運動促進淋巴循環。出現硬包增大、疼痛加劇或發熱癥狀時應及時至耳鼻喉科就診,必要時進行超聲或CT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