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原位癌手術存在一定風險,但整體風險可控。手術是治療宮頸原位癌的有效方式,通過規范操作可將并發癥發生率降至最低。
手術常見風險:
宮頸原位癌手術可能出現出血、感染等常見外科并發癥。術中可能損傷鄰近器官如膀胱、直腸,術后可能發生宮頸管粘連導致月經異常。局部麻醉或腰麻可能引發惡心、頭痛等不良反應,全麻存在極低概率的呼吸循環系統風險。
特殊風險因素:
患者個體差異會影響手術風險程度。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可能增加感染和愈合不良概率。肥胖患者手術視野暴露困難,術中操作難度增大。瘢痕體質者術后易發生宮頸管狹窄,需警惕經血潴留風險。
風險防控措施:
術前需完善HPV分型、陰道鏡評估等檢查,明確病變范圍。術中采用高頻電刀或超聲刀可減少出血,冷刀錐切能保留更多正常組織。術后使用可吸收縫線降低異物反應,放置宮頸擴張棒預防粘連。建議選擇月經干凈后3-7天手術,避開排卵期減少出血量。
術后需保持外陰清潔,使用純棉內褲并每日更換。兩周內避免盆浴、游泳等可能引發感染的行為,禁止性生活一個月。飲食宜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促進創面愈合,適量增加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鮮棗等水果。術后三個月需復查HPV和TCT,定期隨訪可及時發現復發跡象。出現異常陰道排液或持續腹痛應及時就診,長期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