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潛伏期通常為10至14天,個別情況可能延長至21天。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指從感染病毒到出現癥狀的時間段。潛伏期內患者無任何癥狀,但已具備傳染性,尤其在出疹前4天至出疹后4天傳染性最強。潛伏期長短與個體免疫力、病毒載量等因素相關,兒童和免疫力低下者潛伏期可能較短。
1、典型潛伏期表現:
約90%的感染者會在接觸病毒后10至12天出現前驅癥狀,如發熱、咳嗽、流涕等。此時口腔黏膜可能出現科氏斑,為直徑約1毫米的灰白色小點,周圍有紅暈,是麻疹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前驅癥狀持續2至4天后進入出疹期,皮疹從耳后發際開始,逐漸蔓延至面部、軀干和四肢。
2、特殊人群潛伏期特征:
接種過麻疹疫苗者若發生突破性感染,潛伏期可能延長至14至21天,癥狀通常較輕。孕婦感染麻疹病毒后,潛伏期與普通人群相似,但可能增加早產、低出生體重等風險。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潛伏期可能縮短至7至10天,且癥狀更為嚴重。
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麻疹疫苗。未接種疫苗的人群在接觸麻疹患者后72小時內接種疫苗仍可提供保護。潛伏期內應注意觀察體溫變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出疹期間需臥床休息,多飲水,進食易消化食物。密切接觸者應隔離觀察21天,出現癥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