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后面或脖子上出現硬疙瘩可能由淋巴結腫大、皮脂腺囊腫、脂肪瘤、毛囊炎或腮腺炎等原因引起,多數情況屬于良性病變。
1、淋巴結腫大:
頸部淋巴結腫大是最常見原因,多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發。常見于感冒、咽喉炎、口腔炎癥等,表現為黃豆至蠶豆大小的硬結,可活動伴壓痛。急性期需抗感染治療,慢性炎癥可通過熱敷緩解。若持續增大或超過2厘米需就醫排除結核或腫瘤轉移。
2、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囊性腫塊,質地堅硬如橡皮,表面可見黑頭樣開口。好發于皮脂分泌旺盛部位,繼發感染時會出現紅腫疼痛。小囊腫無需處理,較大囊腫需外科完整切除,避免擠壓以防感染。
3、脂肪瘤:
由成熟脂肪細胞構成的良性腫瘤,觸診柔軟有彈性,邊界清晰可推動。生長緩慢且無痛感,多發于皮下脂肪層。直徑小于3厘米且無癥狀者無需治療,影響美觀或壓迫神經時可手術切除。
4、毛囊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導致紅腫硬結,常伴膿頭形成。刮胡、出汗或免疫力低下時易發。初期可用碘伏消毒,化膿后需切開引流。反復發作需排查血糖水平,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5、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耳垂下方腫脹,質地硬韌伴發熱頭痛。兒童多見且具傳染性,需隔離休息并采用抗病毒治療。成人突發腮腺區腫塊需警惕腫瘤可能,應進行超聲檢查。
日常需避免反復觸摸刺激腫塊,觀察是否伴隨發熱、疼痛加劇或快速增大。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保證充足睡眠增強免疫力,頸部腫塊持續2周不消退或出現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癥狀時,應及時至耳鼻喉科或普外科就診完善超聲或穿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