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不住尿可通過盆底肌訓練、膀胱訓練、藥物治療、神經調節、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膀胱過度活動、神經系統異常、前列腺增生、分娩損傷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訓練:通過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肉力量,改善控尿能力。每天進行3組收縮放松練習,每組10-15次,持續收縮5秒后放松。堅持6-8周可顯著改善壓力性尿失禁。
2、膀胱訓練:采用定時排尿法逐步延長排尿間隔,從每小時1次逐漸延長至2-3小時。記錄排尿日記,避免攝入咖啡因等刺激性飲品,幫助重建膀胱正常節律。
3、藥物治療:M受體阻滯劑如托特羅定、索利那新可緩解膀胱過度活動;雌激素軟膏適用于絕經后女性;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能改善男性前列腺增生導致的排尿困難。
4、神經調節:骶神經調節術通過植入電極調控膀胱神經信號,適用于難治性尿失禁。經皮脛神經刺激等無創方式也可調節排尿反射,需每周進行2-3次治療。
5、手術治療:尿道中段懸吊術采用合成吊帶加強尿道支撐;人工尿道括約肌植入適用于嚴重括約肌損傷患者。術后需配合生物反饋訓練促進功能恢復。
日常可多攝入南瓜子、山藥等富含鋅元素食物,避免柑橘類水果減少膀胱刺激。每周進行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睡眠時抬高臀部減輕腹部壓力。保持每日飲水1500-2000ml,睡前2小時限制液體攝入。長期咳嗽或便秘需及時處理,避免腹壓增高加重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