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可通過耳鏡檢查、聽力測試、鼓室壓力測定、顯微鏡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方式診斷。
1、耳鏡檢查:使用耳鏡觀察外耳道及鼓膜情況,直接判斷穿孔位置與大小。鼓膜穿孔常呈現邊緣不規則的圓形或裂隙狀缺損,伴周圍充血或分泌物。檢查前需清理外耳道耵聹,避免影響視野。兒童需固定頭部防止誤傷。
2、聽力測試:純音測聽可評估傳導性聽力損失程度。穿孔面積越大,氣骨導差越顯著,通常表現為低頻區聽力下降。聲導抗測試顯示鼓室圖為B型平坦型提示中耳積液,或C型負壓型提示咽鼓管功能障礙。
3、鼓室壓力測定:通過聲導抗儀測量中耳壓力變化,判斷咽鼓管功能狀態。穿孔時外耳道與中耳壓力相等,曲線呈直線狀。該檢查可鑒別單純性穿孔與合并中耳炎的情況,指導后續治療選擇。
4、顯微鏡檢查:手術顯微鏡放大觀察可精確測量穿孔邊緣殘留鼓膜厚度及血供情況。適用于準備行鼓膜修補術的患者,能識別鈣化斑、膽脂瘤等繼發病變。檢查需專業耳科醫師操作,避免觸碰裸露的聽小骨。
5、影像學檢查:顳骨高分辨率CT可顯示聽骨鏈完整性及中耳乳突氣房病變。MRI適用于懷疑顱內并發癥時,如腦膿腫或硬膜外膿腫。影像學對創傷性穿孔合并顳骨骨折的診斷價值最高。
日常需避免耳道進水,游泳時使用防水耳塞。增加蛋白質攝入促進組織修復,如雞蛋、魚肉。避免用力擤鼻或高空飛行以防氣壓傷。突發耳痛流膿需及時復查,警惕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