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牙齦出現骨刺樣凸起通常由局部骨質增生或殘留牙槽骨碎片引起,可通過觀察護理、局部熱敷、口腔清潔、藥物干預或手術修整等方式處理。該現象多與創傷修復異常、骨代謝紊亂、感染刺激、個體愈合差異或手術操作因素相關。
1、創傷修復:拔牙創口愈合過程中,牙槽骨邊緣可能出現不規則重塑,形成尖銳骨突。避免反復觸碰刺激,每日用溫鹽水漱口3-4次促進軟組織覆蓋,多數情況下3-6個月可自行吸收平整。
2、骨碎片殘留:手術中碎裂的牙槽骨未能完全清除時,可能穿透牙齦形成硬結。使用軟毛牙刷配合氯己定含漱液維護口腔衛生,2周內避免患側咀嚼,碎片較小者可通過組織代謝逐漸溶解。
3、異常骨增生:與局部炎癥或遺傳性骨質代謝異常有關,表現為持續存在的堅硬突起。布洛芬可緩解伴隨的腫脹疼痛,確診需拍攝牙科CT,增生嚴重者需采用骨銼修整術或激光消磨術平整骨面。
4、感染刺激:繼發感染可導致修復性骨沉積加速,形成不規則骨刺。伴紅腫滲液時需口服阿莫西林或頭孢克肟控制感染,局部涂抹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感染控制后骨刺體積可能縮小。
5、愈合個體差異:高齡、糖尿病或骨質疏松患者更易發生異常骨修復。保持血糖穩定,補充鈣劑與維生素D,3個月未消退且影響功能時,建議行牙槽骨成形術改善咬合舒適度。
日常飲食選擇溫涼軟食如雞蛋羹、南瓜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摩擦創面?;謴推诳蛇M行鼓腮練習促進血液循環,但禁止使用牙簽等尖銳物探查。若骨刺持續增大、伴隨劇烈疼痛或影響張口度,需及時復查排除骨髓炎或腫瘤性病變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