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是一種疾病,而不是人格缺陷。現在對抑郁癥的研究認為,抑郁癥的發病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因此與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等疾病相同。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張培燕教授介紹,抑郁癥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有抑郁癥,但抑郁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每天或大部分時間都處于抑郁狀態,可稱為抑郁癥。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嚴重疾病,它影響著人們的年齡甚至生活,兒童更少,青少年更常見,在青春期是高峰,在成年期,到老年是高峰。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兩倍多。
然而,一項調查顯示,約60%的抑郁癥患者沒有接受治療,超過30%的患者在綜合醫院接受治療,約6%的患者在專科醫院接受治療。這是因為許多人認為抑郁癥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所以許多患者拒絕去專科醫院。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的王向群教授說,我國應該符合國際治療手段。一般來說,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一些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可在疾病早期或輕度抑郁癥時進行心理干預,早期療效良好。但我們提倡"綜合干預",對伴有情緒障礙的人進行情緒障礙"綜合干預",就是生物學加心理學,在不同階段側重點不一樣。
抑郁癥是一種高度復發的疾病。雖然可以治愈,但復發率很高。三次復發率達到90%以上,第一次復發率達到50%以上,必須系統治療。治療有一個原則,即整個病程的治療、急性期、鞏固期和維持期。急性期一般為6-8周,鞏固期應防止復發,約為16-20周。
藥物在抑郁癥治療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抗抑郁藥發展迅速。藥物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副作用小。90年代初,新一代抗抑郁藥"雙重再攝入抑制劑-SNRI"以惠氏公司最早開發的鹽酸文拉法辛為代表于其雙重作用機制,對抑郁癥的治療更加全面,副作用大大降低。因此,惠氏開發的鹽酸文拉法辛緩釋膠囊易諾斯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抗抑郁藥。
但需提醒人們,抗抑郁藥物一般在治療后兩周左右才開始起作用,病人不能剛服藥覺得沒作用就擅自停藥,如果在最初階段的治療維持不下來,就更容易復發,對于控制病情和再次服藥就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