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角化癥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皮膚表皮增生性疾病,可能與遺傳因素、紫外線暴露、皮膚老化、激素水平變化、局部摩擦刺激等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特定基因變異導致角質形成細胞異常增殖。臨床表現為面部或軀干出現褐色扁平丘疹,表面呈天鵝絨樣或疣狀。日常需避免搔抓刺激,必要時可通過液氮冷凍或激光祛除。
2、紫外線暴露:
長期日光照射會加速皮膚角質層代謝紊亂,誘發黑素細胞活性增強。皮損多分布于曝光部位如面頸部,邊界清晰呈圓形。建議日常使用SPF30以上防曬霜,外出佩戴寬檐帽防護。
3、皮膚老化:
隨著年齡增長,表皮更替周期延長導致角質堆積。典型表現為50歲以上人群軀干部位多發灰褐色斑塊,觸之粗糙。可定期使用含尿素或水楊酸的護膚品溫和去角質。
4、激素水平變化:
妊娠期或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波動可能刺激角質形成。皮損常見于胸背部,可能伴隨輕度瘙癢。哺乳期結束后部分皮損可自行消退,頑固病灶需采用電灼術治療。
5、局部摩擦刺激:
衣物反復摩擦區域易出現反應性增生。好發于腰帶區或腋下,皮損質地較硬。選擇純棉透氣衣物減少摩擦,合并感染時需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抗炎。
日常護理建議每日清潔后涂抹含神經酰胺的保濕霜,避免使用堿性肥皂;飲食可增加富含維生素E的堅果和深海魚類攝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改善皮膚微循環。若皮損短期內迅速增大、出血或顏色不均,需及時至皮膚科進行病理活檢排除惡變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