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存在副胎盤需通過定期超聲監測、避免劇烈運動、觀察出血癥狀、控制基礎疾病、及時就醫等方式管理。副胎盤可能與胚胎發育異常、子宮內膜病變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胎盤形態異常、產后出血風險增加等癥狀。
妊娠期間每4-6周需通過超聲檢查評估副胎盤位置、血流及與主胎盤關系。重點觀察是否存在血管前置或胎盤植入跡象,孕晚期需增加監測頻率至每2-3周。三維超聲能更清晰顯示胎盤血管吻合情況。
避免跑跳、深蹲等增加腹壓的動作,防止副胎盤早剝。建議選擇散步、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單次持續時間不超過30分鐘。孕28周后需停止仰臥起坐等腹部用力項目。
日常注意陰道出血量及顏色,出現鮮紅色出血或每小時浸透一片衛生巾需急診。準備醫用計量型衛生巾記錄出血量,伴隨腹痛、頭暈癥狀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合并妊娠期高血壓或糖尿病者需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空腹血糖維持在3.3-5.3mmol/L。規范服用阿司匹林、胰島素等藥物,每周監測凝血功能及尿蛋白。
孕36周制定詳細分娩預案,優先選擇具備輸血條件和新生兒重癥監護的醫院。剖宮產術中需備好宮縮劑如卡貝縮宮素,產后實施兩小時止血觀察期。
每日飲食補充60g優質蛋白質和30mg鐵劑,優先選擇牛肉、豬肝等血紅素鐵食物。保持每日2000ml飲水量,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準備待產包時需單獨打包止血紗布和計量型產褥墊,建立緊急聯系人清單包含產科醫生、血庫和轉運救護車電話。出現宮縮頻率達5分鐘1次或胎動減少50%時需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