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手術后可以打麻藥,但需根據手術類型、麻醉方式及患者身體狀況綜合評估。
1、局部麻醉與表面麻醉:
心臟支架術后患者接受口腔治療、皮膚小手術等需局部麻醉時,通常安全性較高。利多卡因、普魯卡因等局部麻醉藥物對心血管系統影響較小,但需告知麻醉師正在服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避免術中出血風險。術后半年內進行非心臟手術者,建議由心內科醫生評估后再決定麻醉方案。
2、全身麻醉與椎管內麻醉:
需大型手術時,全身麻醉可能影響循環穩定,需重點評估心臟功能。七氟烷、丙泊酚等全身麻醉藥物可能引起血壓波動,術前需完善心臟彩超、冠脈CT等檢查。椎管內麻醉適用于下肢手術,但需注意抗凝治療可能導致椎管內血腫,建議停用替格瑞洛等藥物5-7天后再實施。
心臟支架術后患者需維持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鈉攝入控制在2000毫克以內,優先選擇深海魚、燕麥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術后1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可從每天15分鐘散步開始逐步增加活動量,3個月后經評估可恢復游泳、太極拳等有氧運動。定期監測血壓、心率,術后1年每3個月復查冠脈造影,出現胸悶、心悸等癥狀時需立即就醫。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需觀察牙齦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應,避免同時服用丹參、銀杏葉等活血類中藥。